第三八八章 茶具背后的故事(2/3)
作品:《神眼鉴定师》之灵气,质地坚韧,细密柔软。因已勘明储量极少,加之奇特壮丽的色带,细腻而柔润的质地,为世界名石之一。用紫袍玉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躲价值,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天子,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自然油脂和奇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石原料。紫袍玉料重要散布于梵净山西南侧的印江与江口两地之间的深山之中,因开采十分艰巨而倍感可贵。至今为止探明仅产于梵净山。
“实在说了这么多,紫袍玉之所以出名也是由于明清时代有一位大官把这种玉石送给天子祝寿。大家也知道,天子吗,以黄和紫为尊,有锦黄龙袍,紫气东来之说。所以这种玉也因此而倍受天子的爱好。
不过紫袍玉产量真的很少。可以说尽大部份玩玉的人都无法得到一块紫袍玉珍品!说了没用的,那我接下来说一下关于这紫袍玉茶具的故事吧。实在先不说历史上的价值,就单以材料上,这套茶具就已经是天价之品。
清乾隆是一位爱茶之人。或者说有些嗜茶如命,相传,乾隆天子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美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渐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的诗句。天子能够在视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天子不是逝世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天子),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风趣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当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办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认为常。”他还规定,凡举办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器重先后次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
品茶鉴水,乾隆独占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尽,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申明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安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天子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天子,应用的延年益寿之术确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中国古代的很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爱好。
正由于这位天子爱茶,所以时的茶具制作上也是全部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代,咱们手中的这套“乾坤紫隆茶具”实在取前后就是乾隆之间,当年这位天子在机缘之下得到了一块紫袍玉,当时乾隆确为把这块紫袍玉雕刻成何物而烦心。
一代宠臣和珅当然懂得这位主子的心思了,但是在过往那上时代,下人是不容许为主子做主的,不然哪一天主子心情不爽了,就能想起这事找你麻烦。和珅当然懂得,所以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约乾隆往纪晓岚那里,这纪晓岚除了好吸烟之外,也有文人的爱茶之说,而在纪晓岚手里就有一套前朝极为可贵的紫砂茶具一套。
当乾隆看到这套茶具之后极为眼热,又不好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