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尘坠(1/2)
作品:《海的故国之云泥》翻滚的海浪拍打着沿岸的砾石,由近及远从海地相连变作水天相接。放眼整个海港城之滨,都是这样的景观。惟有崇明陡崖除外,层层叠叠的岩峦仿佛鬼斧劈折,神刀雕琢,不知是谁巧夺了天工,竟在人间画壁。>
海崖边缘,一红衫女子纵马而至。见前方无道,心知人路所绝便是死路。>
女子觉得,所谓悬崖勒马,根本就是戏言。真到了悬崖边上,才知道马根本就勒不住了。如果勒得住,马何至于会在悬崖之上?>
她用尽全身最后的气力,双腿奋力一蹬,纵身跃起,腾空后翻。>
她口里含着充盈气血的东西。>
这东西她含了三日,是为震荡药粉。所用药材,皆是母亲留以蓄力的珍稀之物。舌下含服,震气荡血。>
两夜,她身骑快马,隐忍剧痛,敲锣打鼓,不惧生死,夜巡民巷,高声疾呼:洛邑东方医堂以毒养毒。>
第一夜,自然便已惊动了官府,奈何当夜她女扮男装,且有备而来,最终得以逃脱。第二夜,边民纠察司布兵等候,她却没有出现在城内,而是沿着海滨,一路向边民宣告。>
见一女子马上陈情,形容枯槁,神情决绝,悲乎哀哉,渔民议论纷纷。>
可谓奔走呼号,打更人。面黄肌瘦,君不识。>
话本里是一骑绝尘,风姿卓然,现实却是一马当先,十马穷追。>
及至崖前,舍马而跳,女子才明白,以前学的马术竟是为了帮助自己奔赴黄泉,以前学的舞步竟是用来在自尽时死得绚丽。>
与此同时,身在另一方岸前的女子也跳了。两个女子是姊妹,似乎心有灵犀,明明身在两地,远隔千里,却做了同件事情。>
自杀嘛,无非就是天上地下鬼浇愁,天上就是上吊,地下就是沉坠,鬼浇愁就是服药。>
悬崖之上,深渊之下,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老鹰叼走雏鸟又从高空将之甩下,砸在地面粉身碎骨。>
是以,女子仰面坠崖,为的就是死时不那么难看,后身尽裂跟面部被砸得稀巴烂,虽然本质无异,然则还是前者好看,虽然也没有人能看见了。>
女子就这样仰面而坠,明明飞快下沉,可却仿佛成为自己这短暂一生中最后的慢镜头。曾经往昔,纷纷映来。>
彼时,她笑,天真烂漫。>
彼时,她哭,悲天悯人。>
彼时,她自认她临世而活,是为人间增色,锦上添花。>
彼时,她自认她天赐英才,纵为女子,巾帼不让须眉。>
彼时,她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彼时,她信恩怨可清,是非能辨。>
彼时,她知人间有险恶却不知罪孽乃为荼毒良善而生。>
彼时,她知人间有惨烈却不知无辜乃为存留清白而死。>
彼时,她以为度化有德,感念有功。>
彼时,她以为既往不咎,前愆可赎。>
原来,惩恶扬善后面,还有一句,是为除恶务尽,否则贻害无穷。>
原来,如恶不除,则善不保。>
原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原来,伪善,远比恶意,更可怕。>
她虽不能含笑九泉,但也要死得美丽。烟花易冷,但总有一瞬绚烂;木秀风摧,但终为良木。>
长风荡空,一抹清亮的笑容浮现在她脸上,她为自己留下在这世间最后的陈词:>
今有女子,虞氏沉画,年方二八,永隆二十四年,为洛邑东方医堂投药残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