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无声的国度(1/2)

作品:《不准放屁
不准放屁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东西国”是一个无声的国度。皇帝“东来西往”颁旨,除“士”以外的,农、工、商、兵,一律不准讲话,否则,初犯割舌头,再犯割脑袋。“士”并不指知识分子,而是朝廷官吏,皇帝最烦那些,自命不凡的酸腐文人,在自己面前,摇头晃脑地掉书袋,之乎者也一通。他们巧妙地骂了你,也许你还不知道呢!

舌头这东西,实在是非的祸根,调嘴弄舌,搬弄是非的人,下地狱后,是要被割舌头,受无量苦,经无数劫的(“阿鼻狱”)。山东曲阜的孔庙中,有一座金人,背面有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看来圣人是慎言的。孔夫子就主张,要三噤其口,他是看不起,口水滔滔不绝,如长江水的人的。

总之,能不说,就尽量不说,与人与己都好,都省事。世间太多罪业,都是舌头造的。相传有一种“七寸鸟”,身长三寸,舌头却有七寸长。吃开口饭的,就好比这种怪鸟,主张“六国合纵”的“苏秦”,虽然赫赫扬扬,但却死得很惨,被齐愍王“车裂”而死。楚汉相争时,刘邦的说客“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此齐国非彼齐国,秦末,山东六国纷纷复国)七十二城投降,但韩信不买帐,还是进军灭了齐国。“背信弃义”的郦食其,被恼羞成怒的齐王,给架锅生生煮了。

孔子的门生“子贡”,是第一能言善辩的,当了职业外交家。有一次替弱国,出使强国,请求强国不要侵略弱国。讲道理,摆事实,说得天花乱坠,就是石人也要落泪,但国王最后说:

“我要的是你们的土地,而不是言辞和道理。”

这句话石破天惊,一语击中了“说客”的死穴。语言是虚的,利益是实的,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道理,一切都是为利益服务的,否则为什么说,“弱国无外交”呢?

“东来西往”熟读,终于从字里行间,看出了门道和精髓。天下所以不治者,就因为平民议政,武人干政。只要封住了嘴,也就把反抗——消灭在萌芽状态。

说干就干,皇帝开始自己伟大的实践,在全国推行“禁言令”,除了政府官吏外,其余人等,一律不得讲话,只能以目会意,会写字的可以笔谈。这样一来,可害苦了天下苍生。要知道,“东西国”中99·9%的人是文盲,除了说话外,他们没有别的交流途径,于是只能,拼命地加强脸部动作,发出“咿咿唔唔嘘嘘呼呼嗯嗯哎哎”的喉音和鼻音。

熟能生巧,人们居然能用此法,大致表情达意了,人民的适应能力,真是令人叹服!“大自然,把人带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

识文断字的书生,当然不用如此尴尬,他们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纸笔(不是毛笔,是特质的炭笔),碰到书生,就靠写字交流。为了加快书写速度,一来二去,人人都变成了“速记员”。

这是一个无声的国度。鲁迅说:“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得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虽然还能笔谈,但只在两人之间,别人并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

皇帝和他的帮凶、帮忙、帮闲们,当然不在此列,他们可以大谈大吹,无人禁止。“禁言令”是对小民的,与老爷们无关,因此他们举双手,拥护“禁言令”。这样一来,自己的耳根,终于清静多了,再也没有怨声载道,诅咒连连了,过得舒畅如意,就像六月天喝——冰镇杨梅汤。

百姓们久久不能开口,嘴巴都憋臭了,长年累月下来,人们都不会说话了。私底下窃窃私语,也结结巴巴,不成句子。人是群居动物,离了交流,就不成其为人。“没有人,会选择孤立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人一起生活。”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