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2/5)
作品:《金屋妆阿娇》 1、策书:汉时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2、关于汉武一朝,最可信的记载当为同时代的《史记》,但并没有对陈后废居何处的记载,且说陈皇后被废主要因为无子。
而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同成书于北宋的《资治通鉴》中均说“罢退居长门宫”,但此处存疑。
馆陶公主在夫君堂邑候陈午死后公然与卖珠郎董偃相好,但彼时私侍太主是有罪的。
安陵人爱叔便献计给馆陶公主,不如献长门园作为武帝文帝庙祭祀时的离宫,以此来为董偃脱罪,馆陶公主从之。
而堂邑候陈午是在陈皇后被废第二年去世,因此许多学者根据这一时间矛盾,认为陈皇后是先按制退居北宫,后在馆陶公主献长门园为宫后再次迁宫。
3、獬豸()冠:上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称“獬豸冠”。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楚文王制冠时,便将象征獬豸角的装饰制于冠上,以此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
汉时廷尉、侍御史之服执法官皆戴此冠。又称法冠、铁冠。
4四阿重屋:西汉宫殿风格,四坡顶、两重檐。既保护夯土台基和檐柱、土墙,又不影响通风和日照及屋盖高耸,使人有重叠巍峨之感。
第二章迁宫
椒房殿中,楚服把话不知在心里过了多少遍,方才一字一斟酌地道:“陛下这会正为南夷大道和雁门关隘的事焦头烂额,一时半会委实脱不开身来。但已经吩咐下来,北宫供奉如法,同上宫无异。”
作为馆陶大长公唯一的掌上明珠,孝景帝唯一的外甥女,窦太皇太后唯一的外孙女,宠冠长安城的堂邑翁主,阿娇自小过的便是馔玉炊珠,膏粱锦绣的日子。
眼风过处,皆是奉承笑脸。
嫁入天家后,更是煌煌十年盛宠。
一句“北宫供奉如法,同上宫无异”,并不会让她获得多少安慰。
相反,这让她觉得自己可笑又可悲。
时移世易。
太皇太后已经崩逝整整五年了。
他早不是那个要靠着她在长乐宫中替他齿牙馀惠的刘彻了,又怎么还会像从前一样因为她一句话,便从宣室殿匆匆乘了辇车回来?
如今一句同上宫无异,已经是他对她莫大的怜悯与恩赐了。
“呵——”,阿娇惨然冷笑一声,“不来便不不来罢。”
“殿下……”,楚服伏在方砖上鼻酸难忍,正待说些什么,便听头顶上阿娇轻舒了口气,语气平静地吩咐:“把皇后之玺取出来,准备迁宫吧。”
啊?
楚服脑子嗡地一下,只觉得心跳都暂停了一瞬。
她忙抬首偷觑了一眼阿娇脸色,咬着牙劝道:“殿下!殿下!还是先知会知太主1一声,再做打算也不迟啊。”
阿娇这回是真笑了。
她此时不过二十七岁,正在花信年华,又素有美绝长安城之盛名,故而这粲然一笑,当真令人有摄人心魄的惊艳之感。
“窦太主?如今还是老老实实叫一句馆陶大长公主吧。”
她语气稀松平常,仿佛不过在说今儿天挺热一般。
但楚服何其聪慧?
之前不过是关心则乱,且又心存幻想罢了,如今稍加提点,立时便醒悟过来了。
她的脸霎时白透了,手脚也跟着凉了半截。
当皇帝,自有当皇帝的骄傲,如果他只是个甘于受人操控的傀儡皇帝,那么就算薛尚章把族中所有女孩儿送进宫来,他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可惜了,他是个有思辨力的人,他有成山海之意,甚至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