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4/5)
作品:《金屋妆阿娇》***
未央宫,前殿,宣室殿。
刘彻站在高大的蟠龙纹铜套彩绘钟架前,执着彩绘撞钟木棒,信手在浮雕错金铭文的青铜编钟上敲击着。
深沉浑厚的低音,悠然回荡在皓碧丹柱之间。
等余音散尽,方才有些疲惫地朝身后恭敬侍立的侍御史张汤摆摆手:“告诉她,北宫供奉如法,同上宫无异。”
啊?
什么叫同上宫无异?
这是虽没了皇后的名,却还享着皇后的实?
往后如若再立继后,岂不是让继后难做?
张汤心下霎时翻涌起了千层波浪,可当下却是一句多话没有,应了声是后,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倒退而出。
废后早成定局。
即便是馆陶大长公主知晓消息后,裹着王太后来闹,也是无济于事的。
张汤一早就料定了陛下是不会去见陈废后的,不过是他职责所在,不得不回禀罢了。
原还担心陛下会骂他多事,却不想——
张汤站在廊下,正了正头上的獬豸冠3,抬头望了望被四阿重屋4围堵住的一方澄澈蓝天,幽幽然叹了口气。
唉。
原还想着这是他出头的大好机会,如今看,却是祸福难知啊。
1、策书:汉时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2、关于汉武一朝,最可信的记载当为同时代的《史记》,但并没有对陈后废居何处的记载,且说陈皇后被废主要因为无子。
而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同成书于北宋的《资治通鉴》中均说“罢退居长门宫”,但此处存疑。
馆陶公主在夫君堂邑候陈午死后公然与卖珠郎董偃相好,但彼时私侍太主是有罪的。
安陵人爱叔便献计给馆陶公主,不如献长门园作为武帝文帝庙祭祀时的离宫,以此来为董偃脱罪,馆陶公主从之。
而堂邑候陈午是在陈皇后被废第二年去世,因此许多学者根据这一时间矛盾,认为陈皇后是先按制退居北宫,后在馆陶公主献长门园为宫后再次迁宫。
3、獬豸()冠:上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称“獬豸冠”。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楚文王制冠时,便将象征獬豸角的装饰制于冠上,以此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
汉时廷尉、侍御史之服执法官皆戴此冠。又称法冠、铁冠。
4四阿重屋:西汉宫殿风格,四坡顶、两重檐。既保护夯土台基和檐柱、土墙,又不影响通风和日照及屋盖高耸,使人有重叠巍峨之感。
第二章迁宫
椒房殿中,楚服把话不知在心里过了多少遍,方才一字一斟酌地道:“陛下这会正为南夷大道和雁门关隘的事焦头烂额,一时半会委实脱不开身来。但已经吩咐下来,北宫供奉如法,同上宫无异。”
作为馆陶大长公唯一的掌上明珠,孝景帝唯一的外甥女,窦太皇太后唯一的外孙女,宠冠长安城的堂邑翁主,阿娇自小过的便是馔玉炊珠,膏粱锦绣的日子。
眼风过处,皆是奉承笑脸。
嫁入天家后,更是煌煌十年盛宠。
一句“北宫供奉如法,同上宫无异”,并不会让她获得多少安慰。
相反,这让她觉得自己可笑又可悲。
时移世易。
太皇太后已经崩逝整整五年了。
他早不是那个要靠着她在长乐宫中替他齿牙馀惠的刘彻了,又怎么还会像从前一样因为她一句话,便从宣室殿匆匆乘了辇车回来?
如今一句同上宫无异,已经是他对她莫大的怜悯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