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节国难诸贼,上(1/4)
作品:《攻约梁山》b; 下午。顶点小说23更新最快
沧州城中。
知府郑居中和几个本州重要官员正坐在鱼池边凉亭中,由年少俏丽丫环伺候着,喝着美酒吃着精巧菜肴,悠然闲谈。
炎热夏风吹来鱼池中的水气,带来丝丝凉意,伴着美貌侍女身上的醉人香气,亭中这几位官员感到舒服惬意,兴趣颇高,聊得格外畅快,似乎城外百姓被辽寇肆意屠杀抢掠的哀惨灾难与他们这些镇守沧州的要员丝毫无关。
实际上,他们对城外的事也一无所知,只有猜测。
边关府城是要筹备时刻打仗的,城外四周随时都可能成为激烈交战的凶险战场。当地百姓自不愿靠城聚居。
官府也禁止居民靠城居住。
否则,居民区会成为敌人方便盘踞和封堵城池的场合,拆了就是攻城的材料。大大不利于城池防御,也不利于交战。
但内地平安已久,繁化地人口又多,百姓、商家贪图靠城的方便而聚居,久成自然,只要百姓别住得靠城太近,官府也不管。而边关城外则是空荡荡好远一大片。在城上放眼看往,视线所限,看不清远处情况。
沧州府城中的人对外界变更无知也是封城的成果。
辽军骤然杀来。
有探马回报,郑居中自然比普通百姓更早获悉战斗来临,明确辽军此次动了雄师正浩浩荡荡迅猛扑来,其意不善。
这厮早早下令封闭城门,严禁任何人出进,辽军不退则封禁不止。
他和沧州城兵马总管石符练等文武官员都是怕逝世的,得知险要的边塞被辽军轻易打破了,辽军进境抢劫不再象以往那样只是牵制住边关兵力钻边关空子进来,这次直接和宋军开战,他们吓得更是胆战心惊,生怕辽军来抢富名在外的府城。
紧急通知了府城四周的居民赶紧找处所避难,但却严禁百姓进府城避难。
他们是怕有私通辽国暗躲民间的权势趁机混进城中到时候搞内乱削弱防御赞助辽军破城。
沧州民风彪悍,刀枪众多,往年杀辽寇深为辽国所恨,若是大举避难城中必会给府城带来辽军敌视攻打的风险。
这是个次要原因。
重要是沧州人鄙视这届官府,根本不把官府和官兵放在眼里,有赵公廉执政时打下的基础,乡勇武装权势只比府城八千守军壮大还敢战,不会弱半点,若是闹事,城中守军根本压不住,抗敌也不会真听官府同一调度指挥,自有主意。
而郑居中、石符练根本没打算出城阻拦回击辽寇侵占,只想紧守城池。
能顺利躲过这次灾难就阿弥陀佛了。
若是乡勇看到城外家园被毁,官兵不但丝尽不敢出城掩护,而且官府还向辽寇屈膝苟且以求安,一怒杀官就糟糕了。
所以,对能惹祸,能带来危险,却不可能真打得过辽军的难管沧州人,府城坚决不让进城避难。
在府城官员心里,你们沧州人不是团结有骨气有本事有胆量?那就别进城回避,在外和辽寇较量高低吧。
胜了自然最好。
败了,被屠杀了,那是命不好,是老天让你们这些嚣张到不把官府放眼里的沧州乡勇还了辽寇的宿债。
不要认为当官的就顾全大局心胸宽大。
特权、高高在上,官员视百姓如牛马草芥,很多时候就会因环境和有力的公权数倍放大人性的自私无耻狭隘迫害性,报复心更重,对卑贱百姓更缺乏宽容懂得体谅,有机会岂会放过敢不尊重官老爷敢反抗官府的刁民。
法难责众。
官府平常无法处分不听招呼的宽大百姓,这时候就会借辽寇的屠刀教训处分,心里恶毒喊的是:你们往逝世吧。
这种心态下,郑居中这些官员岂会在乎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