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随缘命名法(2/4)
作品:《旧日音乐家》最年轻的一代音乐大师。>
范宁同样在类似的年纪,而从他近期这几部代表性的创作来看…>
他或许是一位堪比尼曼大师的存在,何蒙认为自己需要提醒领袖,应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把对他的关注再往前挪一个等级。>
“尊敬的何蒙先生,我有一个冒昧的提议。”正好这时尼曼开口。>
“大师何必客气。”何蒙虽然神情一贯阴冷,但言语中传递出对这位最年轻“新月”极好的态度,“作为帝国与民众所幸拥有的最宝贵财富,诸位的意志不存冒昧一说。”>
于是尼曼直接道:“我提议,直接启动动议程序,将卡洛恩·范·宁先生纳入‘波埃修斯艺术家’提名名单。这与校友身份无关。”>
直指核心的话语一出,长时间保持肃静的人群中,终于传出了交头接耳的讨论声。>
这些倾尽全力在圣礼台上燃烧灵感的成熟艺术家们,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提名名额让后来上台尝试的一位青年作曲家给占了,而且是连后续的考察环节都未开始。>
第一反应,人之常情,不甘和酸意皆有,但是…他们确实无话可说,甚至于如果这次演绎被整理成乐谱出版,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买来进行练习和研习。>
按照之前传出的说法,今年至少还有两个提名名额,机会还在。>
…直接动议提名?何蒙心中思索起来。未经完整考察就确定了一名名额,虽说价值判断和大方向没错,但这似乎没有先例,会符不符合流程规定?>
而且这样一来,指引学派占了大好处。>
“诸位的意思呢?”何蒙朝自己左右两侧发问。>
“我附议。”“我附议。”另外两位大师斯韦林克和席林斯不假思索地表态。>
于是何蒙又看向自己左侧的三位邃晓者,麦克亚当、克里斯托弗和维亚德林。>
何蒙可是清楚,此次参加角逐的十位著名艺术家里,出身于贵族家庭或学院派世家的有七位,信教的有六位,与帝国大工厂主阶层存在联系的有四位,甚至还有两位同王室有关。这些计数存在叠加关系,特巡厅更是和所有人都有过不同深浅的前期接触,他们背后支持的势力关系可谓错综复杂。>
正当这三位似乎也马上要开口表态时,仍站在台上的范宁开口了:“谢谢三位大师好意,不过不必如此。”>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范宁身上。>
“考察团的预设流程尚未走完是一方面。”范宁解释道,“还有另一点很重要的是:我登上圣礼台的时间最晚,留给我的构思时间最长,大家可能不知道,从米尔主教揭示主题的那一刻起,我除了紧张外,就是一直在台下捏着怀表比划较劲,足足构思了4个小时外加17分钟,如果让我挨着尼曼大师上台,那我可就完了。”>
范宁口中过于具体的时长,让人群中发出了笑声。>
他强调了自己拼命“绞尽脑汁”的一面,而淡化了随意“挥洒灵感”的一面,这多多少少让大家心理平衡了点。>
“较充足的时间,让我能更从容地思考乐曲结构。所以,我认为仅仅凭借此次主题探讨的表现来决定提名名额,对其他的艺术家们是不公平的。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的进展本就带着跳跃性和不连续性,要是前面上台的朋友们,构思时间能多出哪怕一个小时,呈现的效果肯定都会大不一样。”>
…对对对,的确是这样的。那几位心中五位杂陈的人,眉头终于渐渐舒展开来。>
虽然他们潜意识中十分清楚,范宁的演绎他们或许再久的时间也没法创作出,但他们的心理落差和自我怀疑感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