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相的一角(2/3)
作品:《旧日音乐家》......没想到,父亲和安东老师认识的时间如此之早,在自己和希兰都尚未出生的时候,他们就打过交道了。>
「安东也是我的老调查对象之一,自从老管风琴师死后,这两年多的时间,感觉我们关系熟络了不少,有从工作对象往朋友变化的趋势,因为安东这“实在人”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不会令人生厌。>
实际上,就是柯林那个家伙过于疑神疑鬼,好几年的调查下来,我并没有发现科纳尔的家族史上存在什么惊天隐秘,只是既然报销这么痛快,我去乌夫兰赛尔就全当公费旅游了。>
今天的话题往贵族学、徽章学和民俗文化上延伸了不少,安东给我讲了两则来自于他儿时经祖父讲授的传说,没有文献来源,纯粹是口传的记忆,家族长辈在抚育后代时以童谣方式讲述的,内容倒很新奇。>
两则传说都与已经消失的“有翅生物”有关,其一说的是他们在生虫的林地中狩猎时常常迷路,于是向天空献祭他们各种最好的乐器,天空因此洞开千万个星辰般的伤口,为他们守望,指明归家的路,“星轨”由此诞生。>
但佚失不明之源本不可描述,守护者往往会因恐惧守护之物陷入疯狂。>
其二说的是那个年代的“有翅生物”常常饥饿,于是他们向一口猩红的深井献祭自己的猎物,大地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会三倍地重生,使他们得以果腹,“赤阱”由此诞生。>
但佚失不明之源本不可描述,欲壑难填者必将被猩红的血液填满成池。>
......>
这奇怪的定冠词用法引起了我的注意,难道“星轨”和“赤阱”是神名?是我未曾听闻过的见证之主?其中究竟隐喻着怎样的演化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星轨?......各种最好的乐器?......”>
很自然地,范宁再度把眼神移到了前方少女手持的长笛上。>
在强大的吸力之下,地面砖石开裂,尘土飞扬,一幢幢小木屋拔地而起,所到之处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以及,余下一个个冒着滥彩烟尘的深坑!>
而且除了那些从后室中带出的“乐器”外,范宁感觉在这一片狼藉之中,有很多围观的“村民”都消失不见了!>
“墓碑在那里。”琼伸出手中的长笛。>
广场尽头的虚无之处,高度不甚引人注意的矩形石板上,刻着“Дmntnn·Дmntneвnч·octakoвnч”的俄罗斯语,以及用“-b--”四个音符构成的肖斯塔科维奇“”动机。>
灯塔的光辉从后方天际处射出,照亮了墓碑上流动的肥皂薄膜。>
“我不知道这首《第九交响曲》是怎么样的,致敬的环节得靠你来完成,不过有‘星轨’的雏形在手,帮你建立与这些乐器的高深联系,对你控制音响效果也会有一定帮助。”>
现在不是对其他细枝末节进行过多讨论的时候,范宁点点头,随手卷起了地上的一根烂木条。>
弦乐器奏出轻松闲适的降大调主题,连接句引出长号呆板的四度音程细碎的小军鼓敲奏,随后短笛在高音区吹奏出一长串诙谐的嘲讽式语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逐渐取代了颅内响起的斯克里亚宾《白色弥撒》。>
两人随即往灯塔的方向腾空而起。>
过了好几分钟,先生都没有出现,这让范宁的推测得到了半个证实,心中松了口气。>
此人神出鬼没,也许仍然尾随到了-105,甚至听见了这部作品,以他的记忆力和灵感,也许不出多时便能复述这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