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议事(1/3)
作品:《末代驸马》兖州,东平州,西门。
城门大开,近千衣甲鲜明的劲卒押着万余衣着不一的俘虏缓缓入城。两侧路旁满是看热闹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口中啧啧称奇,对这支威武之师赞叹不已。
这么多年来,兖州响马横行,兵匪一家,百姓苦不堪言。但这次,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兖州最大的三股匪寇接连覆没,仅俘虏便有这么多,怎能令他们不兴奋?
赵勤骑在马上,看到迎接的人群,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去。抱拳施礼道:“末将拜见罗知州及诸位大人。”
一个身型矮胖,满脸肥肉的中年男子上前扶住赵勤,双眼眯成了一条缝。“赵守备此次平靖贼匪,为我兖州恩人,功大莫焉!本官身为本地父母,理应出外五十里亲迎。但州内杂事甚多,无法抽身,还望赵守备能够见谅。”
他名叫罗玉溪,为兖州任城人,举人出身。在周显夺回兖州之前,他担任负责刑案的东平州判官。李岩撤离之时,大量兖州官吏担心被朝廷追究,随其前往河南。罗玉溪家中老小皆在兖州,不愿离开,最终被官军俘获,关入牢中。周显在很短时间内拿下运河之西的广大地域,不得不依靠一些原有的官员来稳定局面。罗玉溪因为并无大错,平素官声也说的过去,被周显放入监牢,恢复了原职。在朝廷另派官员之前,决定由他暂代东平知州。
东平州在兖州为普通一州,但距其州治不到五十里处却有一个闻名天下的所在。黄河水泛滥所形成的纵横约八百里的水泽。水浒传梁山泊便是以此地为模板,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其作者罗贯中也是东平州人。
真实的梁山泊没有中说的那么易守难攻,但因为水泽地域广阔,在乱世一直都是贼寇的聚集地。在李岩撤离之后,一些原属于刘泽清,不愿意归降官府的部将便和当地匪寇联结在了起来。他们以黄河、梁山泊等水域,以及附近的的山脉峻岭为中心,到处生事作乱,共同抵御官军。
罗玉溪一介文官,刚上任便面对这样的情况,顿时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他利用当地一些富户招募了一些乡勇守城自保,同时向更高的兖州府求援。
周显掌管在山东的所有军队,并严禁其他人插手,但并非手下的每个将领都与他齐心。例如军中官职很高的刘孔和、谈震彩等人,虽归属周显统帅,但他们却不是周显的私将,更多只是听令行事。而高名衡和其他文官也多因为利益关系而与周显多有矛盾。为此,他着力提拔了一些自己的亲信之将。但并非直接提拔他们,而是给他们更多可以立功的机会。因而,周显便下令赵勤为主,周泰为副,率两千新卒出讨兖州贼寇。
罗玉溪本身就是善于钻营之人,知晓周泰是周显之侄后,便极力配合,为之提供辎重、粮草及有关贼寇的各种情报。可以说,赵勤能够这么快的剿平兖州贼寇,他居功至伟。大明重文轻武,文官历来轻视武将。他出外亲迎,并不是看重赵勤,而是他身后的关系。在对赵勤极尽夸耀之后,他突然好像想到什么似的,“呃,怎么没看见周千总?”
赵勤回道:“虽然大部贼寇被歼,但有少数向西逃往范县方向,周泰还在率部追击中。而且,濮阳那边也有些军务需要他前去处理。这些事情有关机密,不能向罗知州言明,还望您能够见谅。”
罗玉溪哈哈大笑,“明白,明白。赵守备,那这些俘虏该如何处置?”
赵勤从身后亲卒拿出一叠纸递给罗玉溪,“罗知州,这里有匪首名单一百一十三人。除死于战场上的,还有五十六人。请罗知州选定日子,对他们明正典刑。”
罗玉溪脸色微变,“都要杀了?”
赵勤点了点头,“乱世用重典,不杀他们不足以震慑世人。况且他们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不仅要全部斩首,还要暴尸三日,以警示百姓。至于其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