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点检后路迎风浪(2/4)
作品:《鼎宋》害,就如马坠深涧,骑手不可能提着缰绳把自己拉上去。”
这是王冲的原话,宗泽深有同感。
不过宗泽虽有天下大坏的预感,却只是朦胧之觉,不像王冲,直接断言,三五年内,江南要出大事,京东要出大事,一环断,环环崩裂。
宗泽原本还不相信时间会这么快,王冲却道:“始皇驾崩,越年便有大泽之乱,两年便亡天下。女直人崛起,两年即占黄龙府,辽国还能有几年国祚?按判觉得三五年太急,小子却以为,三五年太缓……”
宗泽悚然,这是内外相煎之势啊。
收回心神,宗泽对唐恪道:“西南事怎会乱国?真要乱国,也是东南,也是北方!”
唐恪一巴掌拍在腿上:“宗汝霖,还以为你漠然不知,原来你也知道天下危矣!?”
在这一点上,看来两人是有共识的,只是难以分辨,到底是清醒之论,还是所谓的君子党,为强调在朝小人一党弄权之害的渲染。
宗泽竭力争取着一线机会,希望说服唐恪:“既然天下将有大事,就该未雨绸缪,作些什么。以西南事分国家之力,同时聚起人财,这就是我与王冲要作的。”
唐恪脸颊抽搐,愤怒地道:“这是什么话!?既将有事,就该息事!就如走水,一处烟尘未起,怎能自己在它处点火?”
一旁唐效咳嗽了一声,唐恪话出口也知不对,宗泽却不留情地道:“边使说得对,火势将大时,不正该在下风处点火,先烧出一片驻足之地?”
唐恪怒哼拂袖,宗泽反省自己又犯了直言刺人的老毛病,缓了语气反问:“那依边使之见。何以救天下?”
唐恪昂首道:“息兵,宁事。修政,谏君近君子,远小人,君臣正,朝堂正,天下自正。”
宗泽气得呵呵发笑:“边使的意思是,只我等是小人,朝堂诸公尽皆君子?”
照唐恪这话。该弹劾的就不是宗泽王冲,而是蔡京、王黼之流,甚至该直接骂皇帝。可他却没这么作,只逮着做事的宗泽和王冲,这般厚脸皮的话也能说得义正词严,本揣着弥合之心而来的宗泽,也忍不住出言反讽。
唐恪一点也不为宗泽的嘲讽所动:“君子之力有大小。有远近,大者正天下,小者正己身。远者清奸邪,近者阻祸患,唐某只能作力所能及之事。”
若是王冲在这,定要回一句:“总之你只是骂人和坏事。救不救天下,与你无关是吧?”
宗泽脾性虽烈,涵养却比王冲好,还不至于把话说到这个地步。
到此宗泽也看清了唐恪的面目,就是典型的旧党。以君子自许,认为天下事以作人为本。作事为末。但凡卖力作事的,都是小人,有作就有错嘛。他可不管宗泽和王冲作事是为什么,在他心中,祸患都是多事弄出来的,只要息事,风浪就会自平。
“宗泽也希望息事便天下平,可惜,独坐家中,也有飓风摧梁,宗泽绝不愿袖手坐待,告辞!”
宗泽绝了念想,拱手而别。
唐恪目送他出门,神色变幻不定,许久之后,低声哼道:“大梁倾垮时,也是尔等先死……”
滋州承流县外军营里,王冲对本在兴文寨打理生意,被他急急招来的邓衍道:“让五哥你作的清点有眉目了吗?”
此时的邓衍再不是三年前那个只有点小聪明的农夫邓五,一身员外打扮,脸上满是富贵气度。可与王世义不同,他虽也被王彦中收为徒弟,这两年却因生意太忙,几乎没什么时间聆听教诲,市侩之气越来越重。与王冲相处,不再像以前那般亲近自然,而是多了对主家的恭谨,渐渐以管家自居。
掌着海棠渡、兴文寨若干产业,尤其是兴文、兴蔺两家商行,也难怪他会有这样的角色转变。邓衍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转变,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