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失落的记忆(1/4)
作品:《阆苑异旅》(转载)
:.nessc.org四川新闻网2004-6-246:55:09
--------------------------------------------------------------------------------
给大家来点最新的关于本小说至今为止唯一的地球场景"阆中"的有关新闻啊。后面有图片连接。~~~~~~~~四川新闻网消息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而得名。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说起阆中,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谈起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那里的风俗特点。但你可知道在10多年前,阆中古城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首,自古有“阆苑仙境”之誉,其地位远远高于如今闻名中外的丽江、平遥。但是现在,千年的文化积淀正随着机器的轰鸣化作尘埃飘向天空,古城已经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折腾得满目疮痍。
古城掠影之走进古城
虽然已听了不少的介绍,但当记者踏入阆中古城的一刹那,仍然被迎面扑来的古朴气息所震撼,她不同于丽江小桥流水的风光,不同于平遥晋商文化的凝重,也不同于周庄江南水乡的淡雅,她让我产生一种时空的交错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特有的厚重的历史、嘉陵江宽广的胸怀以及完全民居化的特色。这就是阆中古城,她是亘古不变的生活。
古城的民居集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主要有长方形,意为长命贵;串珠式,意为珠玉满堂;“品”字形,意为官高一品,以及“多”字形,意为多子多富。秦家大院就是标准的串珠式三进院落,大院大门在南街,正门朝东开,二门两边有侧门,出二门经过厅到第一道天井,正中是堂屋和厅房。第二道天井与第三道天井之间的厅房俗称“旱船”,是接待客人、谈生意、议事的地方。“旱船”两边与后院相通。出后院到后门有两道门,在笔向街朝南开。大院门门相通,路路相连,给人以殊途同归之感。
阆中民居建筑普遍为木质穿斗结构,吊檐、裙板、隔眼上面有着丰富多彩的浮雕。有花鸟虫鱼、有珍禽异兽、有人物故事、有吉祥字样。门窗的花格繁多,达500余种;各种装饰多达千种以上。精雕细镂,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建筑一大奇观。在古城里随便进一家院子,都有各种不同的木雕,好客的主人还会给你介绍这是檀木、那是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不同的花纹和装饰代表过去主人的地位。
古城原有街道90余条,有的街道虽已改建,但还保持古街名称。其中,有风水方位命名的,有因寺观命名的,有因名人望族命名的,也有特殊食物命名的,还有一些历史久远,鲜为人知。比如管星街,是三国时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臣祖孙三代居住地。周氏祖孙为方便观察,在家院后院建观星楼,后人以此命名。
古城纪实之历史缩影
在中国四大古城“南丽(江)北(平)遥,东歙(县)西阆(中)”之中,拥有2300年历史的阆中城虽然建城历史位列第二,但是说起历史上的地位,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的阆中则比拥有2700年历史的平遥更高。
早在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城,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到了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县,其间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阆中之名沿用至尽。靠水而建的阆中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嘉陵江到了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形成一个天然码头,占据水路优势的阆中自然成为古时川北政治经济重镇。明清两代,川北道署和川北镇总兵署都建在此地,现在的古城中还残留着许多历史的痕迹。
科举制度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历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