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义学教授(1/3)
作品:《北宋小商户》越日一早王浩往宅务司办理了宅券交接手续后顺道往杨延青家的商号上看了看。远远就能看到排队购置队伍从屋内排到了街道上,还能陆续看到有人拎着个煤炉喜笑脸开地从商展中出来。
难怪每隔两天就过了提货,大城市的购置力果然不是一个小小的雍丘县能比的。
进了店展,看到杨延青正在跟一个商贾样子容貌的人先容着一个三眼煤炉,上面指指下面点点的,跟第一次王浩给他先容煤炉时说的话大致无二,也是听得那人频频点头。
看到王浩进来,杨延青正欲起身招呼,王浩抬手示意正事要紧,自己则在一边看着。
“陆掌柜,目前汴京城中如潘楼,悦来楼等著名酒楼都已经用我们的这个三眼炉调换了传统的炉灶,并得到了众商家的一致夸奖。”
“嗯,陆某正是从悦来楼的刘掌柜口中得知此炉才来贵号一探毕竟的。这样吧杨老板,陆某先预定大小各十口煤炉。”
“好的,小侄这就催促工坊加紧赶工,争取早日交货,陆掌柜这边请。”
“杨老板,还有那煤饼子不知……”
“哦,这个陆掌柜尽可放心,我们有专人负责此事,会有人经常在城内各酒楼客寨中访问,届时陆掌柜只需在店内安排一人负责接洽便是,我们保证及时供给,尽不会误了贵号生意。”
送走了陆掌柜,杨延青长舒一口吻,自店展开张以来,那生意是一日好过一日,随着销量的逐渐增长,他惊奇的创造那煤饼的利润隐隐有超过煤炉的势头,前些时日店内来购置煤饼的人群将展子堵的拥挤不堪,以致无法正常营业的地步。遂又及时请教了王浩。
王浩告诉他,不妨专门雇些人,让他们拉个小车在城内巷弄中叫卖,至于酒楼客寨及一些用量比较大的商号车行和城内的众多豪门大院,可安排数个口齿聪颖些小厮专门定期访问,若有需要及时送货上门。事后还将此法誊抄了数份分发给了汴京周边几个城镇掌柜。
至于煤饼的销量问题,也对王浩及时敲响了警钟,假设煤炉的效率达到五万口,守旧估计均匀每口煤炉日耗煤饼五只,那天天光煤饼就是二十万只,王浩倒吸一口冷气,尽管这煤饼制作简略。
但终回是纯手工制作,假如要达到逐日二三十万只的产量,那规模就大的有点可怕了。虽说到时确定会有仿造品涌现来冲击自己的市场,然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海量的老用户作底,自己只要经营得当,必定还是引领潮头的那一个。
防患于未然,必须马上着重把工坊的重心逐步向煤饼生产方向转移,扩大规模的同时,还需在工坊中挑选能干聪颖的工人造就工坊中层干部,并挑选其中相对聪慧者为技巧骨干,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再原有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改良工艺流程。
甚至有必要重组工坊,邀请各地掌柜参加,成立股份制企业。看来自己之前还是把事情想简略了,或许只是由于前世的惯性思维,自己都感到只是一个煤炉而已。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一个小小的煤炉都能有如此宏大的潜力可挖。
“王兄,前日小弟偶遇悦来楼刘掌柜,对你我的这个煤炉是赞美有加呀。”邀了王浩到后堂公事房落座,杨延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自得洋洋的道,“听刘掌柜说悦来楼自从用上煤炉之后,逐日的热水供给从不间断不说,还甚为及时,店内客人取用热水立等可取,深得赞美。连着店内的生意都不好不少。
加之烧煤饼的用度比烧木炭柴火的用度减少了近五成,那刘掌柜碰到小弟之后是一通的夸赞,只说这个钱花的值,太值了。”
王浩微微一笑道:“延青呐,咱们的好日子可还在后头。固然眼下各环节运作井然有序一切顺利,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呐,为兄之前似乎也把此事想的简略了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