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煤饼工坊(2/3)
作品:《北宋小商户》批集中,不但治理难度大大增长,对四周影响也不太好。
毕竟当时还没有工作职员成千上万超级大工坊面世,一不警惕惹来官府注意来个一锅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年代,官府的话就是王法,连个说理的地都没。
王浩打算是以汴京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分辨在汴京,洛阳,大名府及颖昌府再建立四个专门生产煤饼的工坊,这样加上本来的雍丘县工坊,一共就是以汴京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五家工坊。其中汴京的煤饼工坊以日产二十万只产量方案,其他四家以日产十万只产量方案。先扎稳这几个基础,再以点带面再逐步向更远处扩大,这煤炉,老子是要吃一辈子的。
下巴掉地上回掉地上,该谈的事还是该谈,作为发起人,王浩提议速邀汴京四周几个加盟商进京切磋具体合作事宜,这件事宜快不宜慢,必须马上立出章程,加紧建立分厂并投进生产,王浩仔细算了一下,照现在煤炉的销售速度,马上煤饼的产量就会跟不上日耗费量。
这东西一旦断货,影响宏大,不但影响煤炉销量,还会产生二道贩子进步煤饼价格,影响口碑不说,还大大催生山寨品的涌现。
杨重光父子听了王浩的进一步解释,从吃惊中回过神来,马上分派了人手往通知各地掌柜,基础都是半天的路程,不出意外这几天就能敲定终极方案了,王浩也是想乘这两天上头给的差事还没下来,想尽快将此事敲定。
“哈哈哈,既然贤侄已打定主意,老夫定当全力以赴配合贤侄,这样吧贤侄,老夫在城外有汴河边上有五十亩良田,愿意无条件的拿出来,作为此次合作的诚意。贤侄认为如何?”杨重光大致在心中打算了一下煤饼工坊投进生产后逐日的大概利润,笑得嘴都快歪了,照这样搞法,别说日进斗金了,日进石金也尽不夸张呀。
“唉伯父,工坊建在何处咱们还是要实地考核过的。再说建工坊嘛,良田并分歧适,还得花钱往填成硬地,费时费力又费钱。”
“什么查?”
“实地考核,就是探查,我们要找个靠近汴河或者靠近汴河支流也行,四周又有土山或者土丘的山地或者沙地为好,总之一句话概括呢就是咱要找一个依山傍水的处所作为新工坊的驻地!这样吧伯父,这几日伯父便遣家中子弟往汴京城四周四处寻找一番,以城四周十里为界,待敲定三两处地址之后咱们再择优取用,如何?”
“依山傍水?”杨重光默念一遍,忽然拍案赞道:“好词!贤侄果然大才,此词用的甚妙啊!”
噗……王浩一口老血喷涌而出,这些自夸为雅士的人都什么弊病啊,关注点完整不在点子上的。
杨重光见王浩脸上挂着僵硬的笑脸定在那儿,马上改口道:“正是,正是,延青呐,马上安排几个人,照王贤侄所说的往办。”
随后几人又对几处细节问题切磋了一番,正说话间,堂外啷哩个啷晃进一条竹竿,扯着嗓子喊道:“延青表弟,听说王兄来你们家啦?”
“小侄拜见叔父。”
来人正是折惟信,进进正堂后看到王浩几人,先是一本正经地向杨重光行了大礼。随机窜到王浩边上坐下翘起二郎腿凑近王浩道:“王兄,晚上表哥已经安排好了,记得必定要来哦?”
“嗯哼,”端坐正位的杨重光重重咳嗽一声,严格道:“一天到晚不误正业,怎么?还想带坏我王浩贤侄!你现在快往把惟正叫来,老夫有要事与他相商!”
“叔父找小侄兄长何事呀?”折惟信胆怯道。
“你西北老家不是还有几个石炭场吗,老夫要打你家石炭场的主意了,别问那么多,赶紧往。”
待赶走了屁股还没捂热的折惟信,王浩警惕翼翼地打探道:“伯父,惟信表哥老家也在西北吗?”
杨重光重重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