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街头招生(2/3)
作品:《北宋小商户》夫派给你的助教。”徐知县笑道。
说话间,老娘端着一盘子臭豆腐和羊肉泡馍热情得招呼几人用早点。俩菜鸟忙不迭的又是一番打躬作揖,在徐知县的示意下态度严肃一脸拘束。
“他俩不会是国子监的太学生吧?”王浩凑到徐知县耳边轻声道。
徐知县轻咳一声厚着脸皮道:“贤侄又要说笑了。”
果然,你老徐身边果然是人才凋敝呀,就派俩菜鸟来糊弄我。
在王浩一再的热情招呼下,俩菜鸟极为斯文地夹起一粒臭豆腐,可以看得出来,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将这散发着怪异臭味的臭豆腐放进口中的。
留俩人持续用餐,王浩将徐知县请到前院,托他探听程德玄此人,顺便让他跟赵德昭带个话,明后天有空的时候一起聚聚。
徐知县闻言大喜,心说你小子终于开窍了嘛。当场就表现明晚就有空,另外告诉王浩外面俩菜鸟尽可放心应用,都是高文静家的族中子弟,并再次厚着脸皮声明不是国子监的学生。
“徐大人,您还不如派两个嘴角活络些的小厮给我。可能还更管用些。”
“贤侄尽管放心,来之前文静师弟就跟他们交待明确了,你尽管安排他们,尽无二话。”
“那行吧,到时他俩要是哭着跑回家了我可要问徐大人要人的。”
回到店堂,徐知县又跟文俊细细交待了一番就独自回往了。
王浩也只能无奈吸收,也只能这样了,先看看再说吧。
“文俊烨霖呐,进国子监求学几年了呀?”王浩随口问道。
“两年,”李文俊开口就将徐知县给出卖了。
胡烨霖还好些,至少在忙乱地想该怎么答复。
“嗯好,咱们今天先往招生,东西我都筹备好了,来,你俩一人拿一样。”王浩指着放在门边的一张简易折叠小方桌和一条小板凳道。
他自己则拿了个铜皮围成的简易发话器,这玩意上次推广煤炉时做的,现在终于又有用武之地了。腋下还夹了本简易夹,里面是几张自制的登记表格。
大概也只能往贫民区来个街头招生了,不知道小蝶在雍丘时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收买住那么大一帮熊孩子的,自己应当也很易就能招到学生吧?
三人一行劲直来到东城外王浩第一次进京时走过的那片棚户区街道上,找了相对空旷的点的处所,摆好桌子,用竹竿在旁边立了个简略的旗幡,上书五个大字:义学招生处。
筹备好一切,便提起发话器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各位汴京的市民们,承蒙官家关照,为了贫民子弟也能有机会读书识字,官府特地在城外五里坡设立了义学,各位家中若有六至十二岁的适龄孩童,可于此处报名进义学启蒙。用度全免。”
边上的两位菜鸟看到王浩一上来就是这阵仗,脸瞬间涨的通红,战战兢兢地站在后面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就差用袖子掩面了。这大人的做法也太奔放了……
十来遍喊下来,四周迅速凑集了不少不明本相的围观群众,任是没一个上前来问个仔细的。仿佛是看猴戏般怔怔地看着王浩几人。
跟上次围观煤炉不同,那时的人们围在一起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之间还会随便的闲聊几句。而这里的人们,基础都是呆滞的看着这里,相互之间很少有交换。
这场景让王浩有些意外,难道他们没听懂?
“烨霖,你来喊会。”王浩决定换个方法试试,主动过往跟他们一对一的交换下。
“哦……啊?”胡烨霖看着王浩递过来的简易发话器,想逝世的心都有了,这,这这太丢人了,光是跟王大人站在一起都已经局促的差未几要无地自容了。接过发话器,仿佛是有千斤重一般,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