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下名士(2/3)
作品:《汉末皇子辩》,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处所,老人的心中既是叹惋又是感叹。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
马车上,一个孩子也探着头出来,好奇又尊重的问道:“老师,您在想什么呢?”
老人慈爱的摸了摸孩子的头:“吾在想,你师妹在家中这么些年过的可好,是吾对不起她呀。”
那老人便是蔡邕!名满四海的天下名士。而那个孩子便是顾雍。
顾雍怎么和蔡邕来到了关中?
思虑再三小小年纪的他,毅然尽然的选择侍奉老师,一起来到关中!
这里是大汉的中心,只有来到这里才干见到不一样的风采,顾雍的父亲顾综(《考略》关于顾雍是“古海盐顾邑(今平湖乍浦南)人”,父亲叫“顾综”的材料,应源于《嘉兴市志》和《海宁州志稿》是唯一能查到的史料。其他多有误。)也深认为然,便撒手让这位未来的嫡宗子前往关中。
顾综心疼儿子,特地抽调家中精锐家丁一路护送蔡邕一行人前往关中,但是顾家似乎自感到名满四海只是四个字,而不知道有多大的能量。
一进关中,不,刚刚踏进南阳的地界,顾雍就真正的震动到了蔡邕这位老师的能量!
南阳太守,大汉第一巨阀子弟袁公路十里外率全南阳能算上名号的人亲身相迎!
这里每一个人哪个祖上不是公侯世家、哪个不曾经在大汉之中算上巨头!就算是江东吴郡四大家族之一,在这也不过是个乡下财主。
顾雍应接不暇的看着一个又一个大人物热情的追捧自己的老师,而老师对这些人多是吹胡子瞪眼,一个一个训斥的跟个孙子一样,而这些人却像小学生一样,眼巴巴的干笑着也不敢还嘴。
顾家想不到的是,这个干巴巴的老头之前在东观当郎中时,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后正遭放逐,所以没有来得及写成。他因此上书所著的十意,分辨首目,附在书尾(《邕外传》记载有《律历意》、《礼意》、《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
而这样才高八斗的人物却由于得罪了宦官的弟弟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东躲西躲。
顾雍也由于是蔡邕亲传弟子的身份受到了所有人的善待,要知道,过往的中原只会鄙夷江东人是土包子,是蛮夷,正是这种歧视和差别看待导致了后来三国决裂的隐患之一。
顾雍随着蔡邕走进关中,几乎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天天都要有络绎不尽的人前来访问蔡邕,就连他们的车队都不得不空出一个车子来专门收别人送给蔡邕的礼物。
顾雍很是爱慕老师的风光,而老师看着那些礼物都眼神复杂,多是一句叹息。
“曾经五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诬陷老夫,说老夫心放抱恨,诽谤朝廷。他们可有一人有言?现在陛下又重新启用我,便又来巴结、奉承奉承。只是一伙墙头之徒罢了……”
顾雍这小小年纪还只能似懂非懂蔡邕的话。
“不要管这些俗礼了,加快速度,尽快赶到洛阳!”蔡邕命令护卫道。
车位的护卫皆恭谨的应命:“屈服老大人之命。”
“殿下、殿下……”
堂中的大厅内,荀攸正在为刘辩讲解《礼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现在只有五经之名。《礼记》所包含的领域很广,从国家的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动准则。蔡邕是上了年纪的夫子,必定对这方面东西十分器重,而这正是刘辩所缺的东西,而正好荀攸的学问也不差,荀家历代大儒,用来讲解刘辩对于《礼记》的怀疑还是简略的信手拈来。
听到饶文的喊叫,荀攸不得不打断了讲解,刘辨也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看着急忙跑来的饶文呵斥道:“慌什么!有什么事情好好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