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顺大势所趋,行当务之急(2)(2/4)
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譬如朝露,去日无多,就当时时把握当下,但以平常心做好本分事,用心尽力。若事非关己,莫强逞其能。毕竟因缘际会,造化各有,非是勉强而得。
清越汝当知,既已知个人实属渺小,与天地日月星辰不可同日而语,便应时时勿忘常存感激与恭敬之心。做事之时当应断诸嬉笑,专心致志。与人交谈或听讲报告,切不可心驰物外,务必应一心听受,莫负善缘。
总之,人生难得,莫辜负良辰美景,当尽情开怀常驻欢喜。切记,切记,切记!
《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6.我说我是谁,我就是谁
回顾多年来的经历种种,无非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志愿。“平生不忘少年志。”实际上,我发现,少年时所立正的志愿,往往是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梦想。如果再往深里说,少年时的志愿应该也是经世累劫的一个志愿。
我现在常常说,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实就是找回和保持七岁时候的好奇与激情。
想想我们七岁的时候,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会引起我们的惊奇,引起我们的注意,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审视。任何一个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都会令我们乐此不疲。任何一个引起我们热情的故事,都会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曾几何时,少年时的天真,吹散在了风里。曾经的梦想,被淋湿了在雨里。当年的雄心壮志,也渐渐地像尖锐的石头被磨圆了棱角。想法太多,欲望太多,妄想太多,太多的繁复虚华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太多的名闻利养诱惑了我们的心。
终于,当坎坎坷坷都走过,当风风雨雨都经历,当人间冷暖都尝过,当世态炎凉都看破,当我们回过头来,才发现少年时的梦想,其实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依靠。
“我要人们通通都喜欢我!”这就是我七岁时的心愿。
那么,如何去做呢?现实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不妨跳出来,去站到一个高度,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些。至少这样可以看清自己所在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方向一旦确定,就只剩下坚持到底了。最后,只要坚持,终会胜利。
记得我来上海之前,当时已经明白自己要创办一所新式的大学。在通过这么些年来的努力之后,我发现,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书院体系,正是我原先所设想的新式大学的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的书院体系正符合我原先所有的设想,甚至更为完善,更为圆满。所以,我现在所应该努力的,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书院传统,把它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朋友对书院很感兴趣。他们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资金从何而来?二是书院是做什么用的?
说到资金问题,我从来不把它作为第一考量。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现实中缺少的往往是想像力和判断力。只要方向对头,只要是人心所向,只要准备充分,时机一到,立刻水到渠成。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资金问题,就像孔夫子所说的,“不患无位,患何以立”,不怕没有你不会成功,问题在于你凭什么能够成功。
书院是做什么用的?说来话长,简单地说,书院其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搜集整理古籍,开放式讲学与交流,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等等。具体地来讲,就是书院的真正价值,在于它遵循了孔夫子继承下来的中国文化传统。也就是说这么几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继绝兴灭。
“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愿意学,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是男女老少,也无论你是皇亲贵族,或者下里巴人,只要你愿意学,我就都愿意教。大家在学习和受教育上,一律平等。这一点真的很伟大,是中华文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