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箭在弦上(3/4)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成测距。
说起来很复杂,其实总结到对结果的影响就一条:日本战巡需要在米国战巡打出几轮炮弹,在白白挨打的过程中抓准对方诸元,然后才能反击。
更要命的是——敌舰的炮弹究竟是几英寸口径的,这需要敌人的炮弹命中你的军舰,或者说至少打成近失弹,挨打的一方才能观测准确其结果。哪怕你是在海里飘了五十年的老水兵油子,也没人能在黑夜中听出一枚千米之外的炮弹落海的声音强弱、水花大小判断出炮弹的口径。
“雾岛号”很明显就吃了这个亏,因为米国战列舰普遍的三座三联装主炮布局,日本人一开始把这艘“阿拉斯加级”战巡当作了使用16英寸主炮的“北卡罗来纳级”或者“南达科他级”来判断,并以此推算了对方的前后主炮塔炮口焰间距。这样带来的测距结果,自然因为参照物的设定错误就谬以千里了。
当然,这个误判绝对不是日本人不小心或者不专业,而是因为他们的先入为主,日本人是知道美军的“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的存在的,但是在日本人看来,既然米国人是有备而来的算计,自然要派出实力可以完爆“雾岛号”的战舰,如果仅仅是“阿拉斯加级”这种主炮口径比“雾岛号”都小2英寸的货色,贪生怕死的米国人应该不敢拿出来才对。
这个美丽的错误在米国人的炮击持续到5点52分的时候才揭开。米国人在五分钟的紧急射击后,终于在9000码的距离上对“雾岛号“打出了一轮跨射,而且还在首次跨射中就击中了日舰1枚12英寸穿甲弹。
“雾岛号”的装甲防护强度只不过和一战时的英军主力战列巡洋舰相当,12英寸的炮弹撕裂了甲板装甲,炸毁了数座舱室及两座副炮塔。直到此时,日本人才反应过来他们的敌人是谁。连连调整测距数据,调整射击诸元,然后又浪费了好几分钟的时间。
找到了感觉的米国人,疯狂地倾泻着炮弹,在日本人重新获取射击数据时,又有3枚12英寸穿甲弹光顾了“雾岛号”,全舰多处被撕裂炸伤,一座主炮塔在发挥威力之前就失去了火力。
在“雾岛号”和“菲律宾号”对撸的同时,美军的巡洋舰也开始向着日本舰队猛冲过去,护航军舰实在太过稀少的日本人根本无法阻挡。“凤翔号”和“瑞鹤号”航母拼命往后转向脱离,试图熬到天亮起飞,“雾岛号”则是所有主副炮全开,竭尽全力拦截米国人的迂回突击。
日本人在找到夜间炮击观测诸元之后,其精深的炮数训练终于让米国人叹为观止,仅剩6门356主炮的“雾岛号”有效火力输出完全不输于英国人同口径的“乔治五世级”。美日军舰的命中交换比很快从0上升到了3:1,2:1,1。5:1,而且米国人的击中优势还是靠炮门数和射速的优势提供的。
356口径炮弹和305口径炮弹的杀伤力明显不是一个档次上的。日本的356火炮虽然比较老,好歹也可以做到比德军“沙恩霍斯特级”的320火炮略胜一筹,当初“阿拉斯加级”战巡的1号舰和2号舰在德军的“沙恩霍斯特级”炮下饮恨北大西洋,此刻托大的“菲律宾号”也面临了这个问题。
东京时间6点15分,天色放亮的时候,“菲律宾号”累计被击中6枚356穿甲弹,全舰大火,前主炮塔全毁,烟囱倒塌,舰桥设计指挥塔全毁,3座锅炉被炸裂,基本失去了战斗力;“雾岛号”被14枚305穿甲弹击中,只剩下2座后主炮的火力输出和一侧舷侧的副炮火力。
考虑到保护航母的需要,随着美军巡洋舰队即将突破,“雾岛号”不顾自身安危把仅剩的炮口对准美军的巡洋舰——天亮之前,这种战术因为美军巡洋舰的沉默安静而无法实施,等到它们的身形暴露在日光之下后,这一切就变为了可能。
“圣迭戈号”、“埃普顿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