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病好以后(1/6)
作品:《不准放屁》(一)
东西国的国王“东来西往”,有一天忽然犯了疯病,像疯狗般见人就咬,口里“汪汪汪汪”地嚎叫着。有时满地打滚,像小孩般耍无赖,弄得披头散发、浑身尘土。只要见到年青貌美的姑娘,东来西往就想“上”,一边口角流涎、两眼光光,一边宽衣解带,满嘴“心肝肉儿”、“宝贝疙瘩”地叫着。国王已经完全不认人了,王后和王子、公主们,围着他,“夫君、父亲”地叫着,但他却连眼珠都不转过来,他只注目无限高远、杳缈的苍天,仿佛那里有遥远的招唤。东来西往有时一顿能吃一个猪头、牛头,有时却几天几夜滴水不沾、粒米未进。他好奇装异服,全身披满战袍,片片鱼鳞般的黄金甲,抽搐似的晃人眼。
(二)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国王是全天下黎民百姓的,放牧者和精神偶像。每天有成箱成捆的奏折,雪片般地飞来,来自王国四面八方、天涯海角的,请示报告和密折,堆满了“上书房”(国王办公的地方)的“御案”,如大旱望云霓般,静候圣明君主的取舍裁断。国王一罢工,这可急坏了朝政官员们,
“国家的大政方针,该怎么办呀?”
“这不是耽误了天下苍生吗!”
“照这样下去,东西国非乱成一锅粥不可。”
人们忧心仲仲地交头接耳,哎声叹气。
万般无奈之下,王后“母仪”只好勉为其难,暂时代理国政。由于长期在后宫厮混,过惯了无所事事、富贵奢华的安逸日子,母仪并没有太多的施政才能,要她不经培训,骤然“坤”纲独断,担负起天下兴亡,未免强人所难。于是有的臣僚建议,
“太子‘贤仁’已年满十八,应该让太子继位了。”
“咄!这是什么话,真是大逆不道!国王明明还活着,你却要谋夺他的王位,莫非是太子一党?来人呀,拉出去‘金瓜击顶’”。
远方传来一声凄厉哀惋的呻吟,令人不寒而栗,大臣们双腿抖如筛糠,噤若寒蝉。明眼人已看出,王后母仪之所以不想让太子贤仁继位,是想效仿吕后、武则天,牝鸡司晨,垂帘听政。
(三)
好在有一位公主“侍侯”,文彩精华、顾盼神飞,可以辅助王后批阅奏章,发号司令。对儿子不放心,但对女儿却是一千一万个放心,女儿再强,也不可能做国王,而儿子是储君,随时都可能成为九五之尊、天下共主。母仪有此成算,越发地倚重侍侯,公主成了她的办公秘书和私人智囊。
“女儿呀,现在父王重病在身,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呢!他们时时在觊觎王位呀!”
“母亲不必担忧,父王的心病,并不是绝症,尚可以转寰挽救。宫中的太医都是素食尸餐,没真本事。天下之大,奇人尽有,大可以传檄天下,遍访名医,只要有人能医好父王,女儿愿意屈身下嫁……”
“这——这,未免太不成体统了吧?”
“有什么不成体统的,女儿不过是尽一份孝心罢了。”
“哪有公主随便许人的,一旦那些臭要饭的,治好了心病,那你不是要苦一辈子了?”
“母亲放心,且顾目前,到时女儿自有良策。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医好父王的病,其它管不了这么多了。”
(四)
国王的“求医令”,遍布东西国的大小城市、穷乡僻壤、街巷阡陌。人们纷纷围聚在告示前,驻足观望。
“国王得病了,国王得病了!”
“国王也会得病吗?”
“笑话,国王吃饭吗?”
“吃呀……”
“人只要吃五谷杂粮、鱼肉果蔬,就要得病。”
“王宫里那么多太医,还能治不好吗?”
“笑话,太医是人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