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弑父(2/5)
作品:《不准放屁》
父王已六十二岁了,虽然身体还康健,但已不复当年之勇,又加好酒、好淫无度,眼看土快埋到脖子了。假若,他立小儿子“黩武”为太子,那么他必定要,先废掉现任太子“冒顿”,但冒顿已二十九岁,羽翼丰满,手下多有精兵强将,他必定会不满,会反抗,会起兵与“毛头小孩”争夺江山。
以我对父王的了解,他雄才大略,为人狠毒,虑事周详,做事做绝,在改立太子前或后——一定会设法除掉我。至于,到底用什么计谋,什么时候动手,我就不得而知了。这好比,在我的头上,高高举起了屠刀,什么时候落下来,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我更加低调,更加谦恭,只做事不说话,既不拉帮结派,也不广交好友。目的只有一个,向父王表明心迹,无论君主做出何种决定,何种人事变更,儿臣我都一千个,一万个服从,毫无怨言。
忽有一天,“匈奴国”决定与紧邻的“楼兰国”,以结“秦晋之好”,共进共退,相保平安。我们匈奴人实诚,凡结为同盟的国家,一律要派一位王子,互为人质。按惯例,当然轮不到太子我,而是派一位小王子,入质他国,但呼邪王单于,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派太子入质楼兰国。
这一举措,在朝堂上引起一片哗议。正直的大臣们,义愤填膺,怒形于色,当堂质问单于,
“太子乃国之根基,怎能轻率为质?”
单于答:
“我不过是,让他出去历练一番,经风雨长世面,众人何必多虑。”
“但是——但是——这——毕竟……”
大臣们据礼力争,但这令单于,意识到太子冒顿,已在朝廷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有许多铁杆拥趸和粉丝。这些大臣的言论,非但没有帮到我,反而更令父王,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置我于死地。
万般无奈的我,只好凄凄惨惨、哭哭啼啼地,辞别母亲和祖母、人民,作为人质,前往不测之楼兰。我希望,父王有一天会,良心发现,不赶尽杀绝,让我重回祖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我安于命运,遵从父命,从未想过,要反叛,要谋逆。能当单于,当然最好,当不上也行,我仍能当一个亲王,悠哉游哉地,过我滋润的小日子。
我满怀惆怅,满怀怨艾地上路了。单于命令我和随从,快马加鞭,必须在三昼夜内,赶到楼兰国。从匈奴中心,到楼兰国,有八百五十里路,不眠不息地跑路,三天也到不了呀!但王命难违,我只好,急如星火地赶路要紧。
四天三夜后,我终于带着五六十个随从,进入楼兰国边境,国王派来的欢迎团队,盛况空前。“六龙喷彩,双凤生祥。六龙喷彩扶车出,双凤生祥驾辇来。馥郁异香蔼,氤氲瑞气开。金鱼玉佩多官拥,宝髻云鬟众女排。”
我和大队伍,在边境旅馆安顿下来,正当我在思索,如何在楼兰国,打发漫漫长日时,有军队入侵楼兰国了。我赶紧派人打听,是哪个顽敌,敢入侵——匈奴的盟友楼兰国?街上风传,就是刚刚结盟的匈奴国,我打死也不信,“他们一定是,惊慌失措,草木皆兵了!”
但一道一道的噩耗传来,太子前脚刚开拔,呼邪王单于的骑兵大军,就挥舞着“星月弯刀”,入侵楼兰国。楼兰国国王,被匈奴王的背信弃义,气炸了肺,下令边境部队,擒杀“冒顿”太子。我一见形势不妙,率领五六十随从亲兵,杀出重围,逃回匈奴。
父王呼邪王单于,见到我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你怎么,又跑回来了?”
“父王!您为什么,前脚刚跟楼兰结盟,后脚又派兵入侵呢?害得我,差点死于乱刀丛中?”
“这——这是权谋,一时跟你说不清……噢!对了,你是怎么跑回来了?”
“还不是,多亏了,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