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白眼狼史(2/4)
作品:《安史攻略》权开始被高句丽取代。>
高句丽的扩张起初并不是一番风顺。曹魏正始五年(244),魏将毌丘俭大破高句丽,攻陷并摧毁其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东晋咸康八年(342),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皝率领耀眼的名将慕容翰、慕容霸(即后来的慕容垂)把高句丽打得满地找牙,又一次攻陷丸都。>
不过,魏晋南北朝时代,北中国陷入长期的乱世,对边远地区控制力下降。高句丽趁此机会,逐渐夺取了汉朝的朝鲜四郡,在今朝鲜北部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所以虽然屡经失败,依然能够卷土重来。>
隋朝统一中国时,高句丽也已经成长为东北亚的大国。很多人对隋唐政权几十年如一日,以灭亡高句丽为己任,劳民伤财的频繁征伐蕞尔小国高句丽表示不可理解,其实高句丽可不是小国。>
吸收了中国的华夷观念以后,高句丽在东北地区也以中华自居,将周边“四夷”纳入统治秩序,北连靺(m)鞨(h)——渤海国和女真人的祖先,西结突厥、契丹,南侵百济、新罗,能够动员数十万兵马,实力决不可小视。>
再加上自先秦以来关中、关东的对立延续到南北朝,隋唐王朝作为关陇本位的政权,对河北的统治一向不太给力,要是高句丽联结突厥、契丹,足以牵动河北局势。所以高句丽作为东亚一个次中心的存在,并不是中原王朝的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所以隋唐王朝开始了对高句丽的不断征伐。>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遣汉王杨谅征伐高句丽,因军中疾病流行而还;隋炀帝大业八年(612),一征高句丽,因隋炀帝卖萌和表演行为艺术的兴趣超过指挥作战的兴趣,隋军惨败而归;大业九年(613),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因国内杨玄感叛乱而还;大业十年(614),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高句丽国王高元请降,隋军退回后却并不来朝,隋炀帝还想再次征讨,未能成行就身死国灭了。>
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李世民率李世勣、李道宗攻高句丽,一路势如破竹,攻陷十城,迁民七万人,斩首四万级,但受阻于安市城,未能一举消灭高句丽,战马损失也很大,只得在冬季之前班师。>
此次战役,唐太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认为打了败仗,因此被一些其他朝代的脑残粉大肆渲染。实际上此役战绩辉煌,只是未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已。>
但因为这时新罗被高句丽打成了狗,向唐朝求援,于是唐与新罗结成同盟,唐朝对高句丽战争的策略开始变化。>
隋炀帝三打高句丽的时候,新罗趁高句丽军都在北线跟隋军作战,趁机夺取高句丽不少土地。等隋军退走,高句丽怒而报复,新罗节节败退,再打下去社稷不保,只好卑辞厚币向唐朝求援,请唐朝来救命。>
因为高句丽所在的辽东及朝鲜北部,雨季泥泞,冬季苦寒,每年只有很短几个月适合行军作战,所以之前屡次征伐都不能久战,强行久战则必然陷入危境,这是高句丽得以防御隋唐军队的重要原因。>
唐朝既与新罗结盟,唐太宗以此为契机,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建设海军,从高句丽背后登陆,南北夹击,消灭高句丽。>
百济国本来是理想的登陆地点,这时却与高句丽结盟攻打新罗。于是显庆五年(660),唐高宗继承父亲遗志,派大将苏定方消灭百济。龙朔三年(663),唐将刘仁轨在白江口大破救援百济的倭国水军,彻底平复百济复国运动。>
乾封元年(666),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三子争权,长子渊男生引唐军攻高句丽。大唐名将李勣(即李世勣)总统诸军,经两年攻战,终于在总章元年(668)消灭高句丽。大唐灭亡了新罗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