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3/5)
作品:《帝王师:刘伯温》恩,朱元璋好奇地打开了那个小锦囊,里面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谢万岁封某某为某某官。”
官职名称和他方才封给那个年轻人的一模一样。
朱元璋唏嘘了几声,从此再也没有私访过,因为他知道这是世界上最不现实的事。
朱元璋晚年,突然想起了刘伯温。他招来多年以前那个年轻人,问他是否再见过那个道士。此时已是中年人的年轻人说,曾在四川见过他,他正在装修一个破败的诸葛亮庙,说是给自己修家。
朱元璋立即下令重修各地诸葛亮庙,并在诸葛亮庙旁边为刘伯温建庙。在某地修诸葛亮庙时,一个技术工准备把诸葛亮庙前石碑推倒重换,当搬开石碑后,发现里面有一张牛皮画卷。画卷上是一个羽扇纶巾的人,此人虽然穿着汉代的服饰,可容颜正是刘伯温。
朱元璋这才明白,原来刘伯温是诸葛亮的转世,刘伯温在四川修诸葛亮庙时说给自己修家,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朱元璋下令,只修诸葛亮庙就可以了,不必再画蛇添足建刘伯温庙。
这个传说还有现实作为依据:现在孔明庙并不罕见,但刘伯温庙却从来没人见过。
刘伯温大慈大悲的传说
民间关于刘伯温救人的传说也很多,这些传说很凌厉地体现了刘伯温的机智。有一个传说叫“哑巴殿”,说的是朱元璋要刘伯温建南京城,快完工时,朱元璋在刘伯温的陪同下来视察。来到皇宫时,见皇宫建得很气派,就感慨道:“当初闹革命,只是想打家劫舍,希望每顿饭都有肉吃,想不到时来运转,弄假成真,居然做了皇帝,哈哈。”
刘伯温不好扫朱元璋的兴,就附和了一通。朱元璋走了一会儿,突然想到,我如今已是皇上,真龙天子,金口玉言,怎么可以这样信口胡扯,像是个成名的竖子,这如果让别人听了去,我的威严何在,体统何在,仪态何在?
想到这里,他急忙四处张望,突然看到一个匠人正在梁上工作,大吃一惊,心想,真有人听我说话,必须要杀了他。他对刘伯温说:“这小子悄无声息地在那里,不是盗贼是什么!”
刘伯温惊骇,朱元璋这是要杀人灭口,他急中生智,大声说道:“他是个聋哑人。”
朱元璋莫名其妙:“你怎么知道?”
刘伯温说:“我是这里的头,哪个匠人身上有几根毛都知道。”
朱元璋不知所措。刘伯温趁他不注意,向那个匠人打手势,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摇摇头,示意匠人装哑巴。那匠人很是聪明,就点了点头。
刘伯温又在朱元璋面前向那匠人做手势,要他下来。那匠人就跳了下来,跪在朱元璋面前,“啊啊呀呀”地说了一通,然后磕头。磕头完毕,就用手指着刘伯温的帽子,又指了指自己的头。朱元璋不懂这意思,就问刘伯温。
刘伯温回答:“皇上,哑巴在讨封。”
朱元璋大笑,说:“一个‘没嘴王’还要什么封赏啊?”
刘伯温说:“皇上圣明,残废人情不自禁,水向低处流,人却往高处走,我觉得皇上您不能让他失望才对。”
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他那几句流氓话是不会被传出去了,又想到刘伯温的话也在理。于是就高兴地说:“那就封他个‘没嘴王’吧。”
那匠人听了,心中大欢喜,可却装作没有听到。刘伯温就对他做起了手势,意思是,皇上封你“没嘴王”了。
匠人急忙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来,向朱元璋连磕了几个响头,爬起来跑掉了。
另外一个极具刘伯温特色的传说是他救徐达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要刘伯温和徐达到今天北京城以北围城设防,防御蒙古,保护家园。
刘、徐二人领了圣旨,马不停蹄地奔赴北部边塞,到达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