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2/5)
作品:《不准放屁》,照相机、摄影机,“咔咔嚓嚓,劈哩啪啦”地轰鸣。闪过一片光浪,就像巨浪滔天。我一见这阵势,几乎吓得尿了裤子,晕厥过去,但好在,勉强应付过去。
我抖抖索索地,打开拟好的发言稿,开始照本宣科。底下黑鸦鸦、乌拉拉的人群,噤若寒蝉,挑着个头颅,听我讲演布道。到底是精英人士啊,有礼有节,收入自如。
“diesandgentlemen!goodevening!iefromeastchina……i……i……sorry,myenglishverybad,i
(台下,有人苦涩地摇头,有人灵活地,摇摆头颅,左右搭讪,满场吹起,一阵阵私语声,秘语声……我实在不堪羞辱,都怪自己太逞强了,竟想用“洋泾浜”的英语发言。这下可好,露怯出丑不说,更重要的是,有损国家尊严、脸面,这可是大纰漏啊!)
“今天,我代表中国,代表东方,站在这里。代表东方,我不是第一个,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已经先后做到了。但是,无论如何,代表中国,这是第一次!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西方有句谚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事之成败,必由细生。‘一朵成功的花,都是有许多,苦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不是一朝成功的人,他的事业也不是,一朝可以破环或失败的。’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慎始慎终。无论如何,由我本人,来代表中国,站上这个,举世瞩目的大讲坛,是太迟太迟,太晚太晚了!五千年以来,东方和西方,由于各位于世界的两侧,山迢路远,言文不通,互相隔绝,互相孤立。
“这种窘况,在1492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1519年麦哲仑的环球大航行后,大为改观。但可惜,这不是,兄弟姐妹般的友爱,而是持枪持剑的抢劫!现代西方世界的富庶和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东方的劫掠之上。二百多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铁一般的证据。
“在1840年,英法联军,正式敲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场战争,起因是鸦片贩子们,要在我的祖国,倾销鸦片,这不但掠夺了财富,而且摧毁了,**和灵魂。西方一直蔑称,土耳其(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西亚病夫’,称中国为‘东亚病夫’,而这一切,恰恰是你们自己的杰作!
“林则徐开始在‘虎门’销烟,他要把国人,从堕落垂亡之境,拯救出来,而这,竟然成了,一场国际战争的导火索和由头。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谈啊!今天,我站在这个,光荣的领奖台上,站在这个喜庆的场合,说这些,并不是要重温旧梦,忆苦思甜。而只是要,讲述一遥远的历史,血泪、干戈的历史,警醒西方和东方,从此永不让历史重演。
“历史如果,以干戈、杀戮发生一次,那是人类的悲剧,如果同样再发生第二次,那是人类的耻辱。今天,我获赠‘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东西方,开始全面和解、融通的,一个铁证。文学家都是灵魂工作者。三国时,曹丕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此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的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新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灵魂,我们不是都追逐快乐吗?我们不是都好生恶死,梦想长生不老吗?我们不是都追求爱情和自由吗?文学就是基于,共同灵魂基础上的壮丽事业,每一字每一词,就是造就‘真善美’大厦的,一砖一瓦。
“每一个作家,每一个诗人,都在一针一线,一砖一瓦,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建立‘文字天国’。巴尔扎克说,‘一个民族的永存,就表现在,这个民族天才人物的作品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